明师说 | 付春敏:探索教育的无限可能,做英语课堂的魔法师与艺术家!
付春敏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四川省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培专家库成员。
明师说
“飞了千里,就为了听一听付老师的评课!”在明师都江堰教研会中,一位老师激动地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偶像”评课的照片!
就在刚刚的一堂示范课进行到小组活动时间,四川省教研员付春敏老师快速跑上台,在不影响教学秩序的同时,一边观察孩子们的活动情况,一边解析做课老师活动设计的用意,令现场听众感叹道:“原来课还可以这样评?”
在付春敏老师的眼中,教育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她像一个好奇心满满的孩童,与四川省英语教研的小伙伴一起,探索着教育的无限可能——
2008年开始,关注阅读的价值和教学方法;2010年,专注语言教学中的国际理解能力构建;2011年,探索语言教学如何促进儿童思维发展;2012年,关注语言学习中的社会认知和全人素养养成;在多年教材编写培训经验基础上,2013年开始,投入英语数字教材研发项目,深耕国内外外语教学资源的比较研究,基于国际经验梳理原版绘本的本土化教学应用,实验多元学习中心、项目制学习等前沿教学方式,探索基于跨文化交际实践的语言能力获得。
一条清晰的研究脉络,恰似因热爱而跳动的鲜活脉搏。
从“文本理解-学习活动”至“学科整合-项目制学习”
“从绘本文本的学习导入,从中提取语言任务,然后小朋友应用外语执行任务,并做成果分享。整个过程会整合儿童多元智能,卷入多元化学科知识,包括科学、绘画、手工制作等,从‘阅读理解-创意表达’深入至‘知识与思维技能整合-心智与社会认知同步的项目制学习’。”
Project-based Learning,是付春敏老师团队锚定的探索方向,并已形成了“科学探索、戏剧表演、艺术与写作创意”三类课型、一系列成熟课例。
科学探索主题课程——“科学课,兼顾‘关于世界的知识’与‘关于英语语言的知识’。”付老师举例道,“比如,课例Fish,讲概念建构,通过分类、描述和举例三种思维方法,陈述鱼的生物学概念;Vegetable一课也是讲概念,但和Fish不同,Fish示范了如何按照物种类别的特征进行分类命名,Vegetable则是展现一类物种的下属分类体系,包括如何确立分类标准,举例和制作类属结构图。”
课例Lightening the Bulb描述用各种材质的连接线,联结电池和灯泡这个科学实验的过程,呈现了从生活中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施实验、观察记录并最终获得实验结果。
Slug and Snail蜗牛和鼻涕虫,一堂课着重对纯粹现象的观察和比较。确立比较的维度,是科学认知发展与逻辑思维能力的核心所在。另一堂课就讲虫子的伪装,更进一步引导学生用目标语言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描述。
写作主题课程——“写作,是让学生思维精确,让口语表达规范化的路径,同时引导学生体验目标文本的文学性和美感。儿童外语学习有一个误区,就是过于注重听说读,不重视书写。”付老师举了两堂写作课例,一节课,是通过诗一样的文本去感知世界,并用仿写方式表达想象与感受;另一节课,则引导孩子们进行艺术创作活动,引导孩子展现自己心之所好,智之所能。
付老师和她的团队就像一个个魔法师,将语言学习与生活认知发展整合渗透在每一个40分钟里。一个个课例背后,不仅需要教师有极佳的语言水平,还需极高的人文素养,感动于科学、艺术、语言于儿童心智成长的滋养,洞悉知识、能力、情感于儿童学习体验的作用。
目前,付老师正在紧锣密鼓地为这些精品课例视频(科学、戏剧和写作课型)设计分段点评脚本,不久的将来将在明师学院网校完整呈现,相信会为英语老师们带来一场“教学盛宴”!
在项目制学习中,活动组织是关键。付老师一再提及的“多元学习中心”令人耳目一新。多元学习中心与常见的小组活动不同,每一组学生进行差异化活动,用不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执行自我管理、完成角色分配和任务流程,组别轮换的时候,就由学生教学生。“孩子之间有信息差,才会专注的去观察、理解、倾听、交流。”
在澳洲观摩学校的项目制学习,有时是全年级整合行动,三个不同学科的教师将全年级三个班的孩子聚在一起,打破班级、打破学科,共同完成一个关于社区水资源调查与分配的研究项目。从量雨器的设计制作与安放,到雨水搜集、净化、分配的图纸设计、模型制作,直至最终完成实验研究报告,由各个学习小组合作进行。项目执行过程中,设计数学、地理、工程设计、社会调查、社会公正等主题,学生根据任务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资料检索展开学习,教师的任务在于设定任务和评估标准,提供资源渠道和个性化支持。
“我们借鉴了这种思路,但鉴于中国学校管理方式,在英语学科范围内进行了本土化实践。”目前,已有50多个学校参与了基于原版绘本阅读的研究。教研活动所到之处,“在微信群里吼一吼,第二天都能来八九十人”。一个激情的团队、不断推出的创新成果,为越来越多的英语老师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
“火眼金睛”,拨开英语阅读选材的迷雾
在付春敏老师看来,语言学习有两个层面。第一是输入和理解,打开绘本看世界;第二是输出和表达,用语言阐述所思所想。理解分三个层次,一是对文本信息的捕捉,二是洞悉作者的观点与意图,三是建构自己对相关问题的批判性观点。因此语言学习,要考虑输入的量化与广度。
谈起国内各类英语教材和阅读材料、国际上著名的儿童教育出版机构的阅读产品,付老师如数家珍,基于中国孩子学习英语的现实实景,她也形成了自己的遴选标准。
“第一,要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出发!”付老师对大多数教材中将语法体系和交际场景结合教学的设计“不太赞同”。她认为:“儿童的经验和兴趣一定是在他们的想象和生活空间里,不在我们现实的点餐和买东西的过程中。他们关心的是一只虫子长什么样,蜗牛住在哪里,孩子的认知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儿童绘本的选题比我们现行的各类教科书更贴近儿童的兴趣与经验。
“第二,要讲有意义的话,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价值!”为此,付老师亲自编过绘本,通过童话和民间故事去教语法和词汇,用小人国的故事中Gulliver初识小人国国王的场景教“What is your name?”用灰姑娘的故事去讲服装,用花衣魔笛手的故事讲介词,城镇和乡村的布景……“在文学中获得语言的意义和美感”是她一贯的主张。
“第三,母语学习材料和外语学习材料的价值取向非常不一样,所以不要盲目引进使用国外原版分级绘本!”付老师认为“母语学习追求语言丰富多变、优美精准。因此为母语学习而设计的分级读物,往往在儿童完成拼读的学习之后,获得了视觉符号与音频符号的联结,学习者的语言输入量会明显陡增,绘本语言的容量与复杂程度会出现一个井喷。而外语学习者,没有音频符号维度的语言积累,学习需要循序渐进,往往对原版引进分级读物难以适应。语言结构简洁且高频复现的文本,有助于学习者体察语言的构成与变化规则,形成遣词造句的能力。因此对用于我国课堂外语教学的原版引进绘本要谨慎选择。”
2008年开始,四川英语教研的重点转向推广阅读,同时鼓励孩子们打开绘本看世界,在2011年的时候开展了通过语言学习促进儿童国际理解能力的专项研讨活动。
基于此,付老师的团队对国外原版教材深入研究,并多次分赴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调研语言教学。团队教研不断反思教学的目标与过程细节,比如语言教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儿童语言应用能力的维度是什么,儿童外语获得与心智成长的整体关系等。
然而,很多国外原版引进的读物大多基于母语学习的需求,要找到适合外语学习难度的材料,还真是不容易。付老师的团队在与澳大利亚Era Publication的合作中获益良多。ERA专注于教育书籍出版,其wings系列基于Reading Recovery阅读修复理论编著,提供英语为母语且语言学习有障碍的孩子,其学习文本的特点:一是示范文本语言有大量的结构性重复,有效辅助学习者的语言结构认知和语法解析能力获得;二是难度与容量分级递进缓慢,基于语料库,按使用频度选词,重视高频词的学习;三是文体多样、图文结合、内容儿童生活和全球文化主题,与生活紧密关联。
Wings系列是澳大利亚政府资助儿童“阅读修复计划”的学校选用书目,正符合了我国儿童将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需求。但阅读修复计划在澳大利亚是一对一的教学,分级读物也用于普通语言学习中的自主阅读使用。付老师的团队整合了更大范围的相似风格的绘本资源,致力于基于我国班级整体授课方式的教学方法研发,提出了用绘本教英语的教学体系,也深刻影响到了Era的教学资源建设。
3
核心素养,从吸收、采纳,到真正的构建
小学英语教学是否也能实现核心素养的养成?付老师给出了肯定的答案:“素养通过认知扩展、能力提升、价值建构和习惯养成四个维度养成,阅读实现认知扩展,对文本的剖析实现思维能力提升,共享内容所带来的价值思辨与情感倾诉将深入学习者的内心,学习过程中的行动体验、合作策略、自主自立等都是习惯养成的契机。合理有效的外语学习过程一步步推进,就是核心素养养成的过程。”
“理解”,绝不只是知晓记忆,更指向孩子的思维过程。她认为,对语言的理解有三个层次:第一层,信息搜集型的理解,对文本进行解码,在符号与意义之间建立联系;第二层,是推理性理解,了解很多言语没有直接陈述出来的含义;第三层,批判性理解,在吸纳这么多信息量之后结合自身生活的经验,建构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不是情绪化的,随意猜测的,一定是基于理性思辩和生活经验,可以同意,可以赞成,可以反对,也可以补充,更可以换一个角度去重构描述。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敏锐,“时时了解孩子们的理解到了什么,思维处于哪个水平,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老师更要有品位。“给孩子们挑选真正有价值的文本,从孩子的眼睛中一点点渗入。”
4
在爱好与工作的天平两边,甘之如饴
付春敏老师从小爱画画。可是那个年代,“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不怕”,父母又是学化学出身,高考填报志愿,全因“其他专业都不喜欢”,才选了英语这一工具性的专业,为“绕向梦想”而准备。
本科时的付老师,翘了好多本专业的课,跑去艺术系学画画。没想到误打误撞,被艺术系的留学生逮去做翻译。为了蹭课,她为艺术学院一些知名的国画家处理外事活动的函件,陪同参加各种外事活动。周旋于艺术与英语两个专业,实战出了一口好英文!
艺术修养为付老师英语教学的职业生涯带来了无可限量的机遇。
执教小学英语之后,因为不满意当时教学资源的贫乏,付老师应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的邀请,编写了一套小学英语教材,并且自己担任绘制和排版,成就了自己作为职业插图画家的正式出版作品。之后接受四川人民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邀约,出版了一系列儿童英语学习读物,早在2005年,付老师就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在原版引进读物匮乏的当时,就自己主编了一套儿童分级阅读绘本。
付老师在教学中的无限创意令她从名不见经传的一线教师,到区赛、市赛直至全省赛课一路出线,变身为四川省小学英语教研员之后,仍然为全国的研讨活动上示范课,为出版社的教材培训提供公开课。课堂上,付老师将创意简笔画和教学应用紧密结合,用图像和视觉唤醒孩子的想象力,于2008年出版了关于课堂教学用简笔画的专著。“做一个儿童文学的插画师”始终是她的梦想。
更重要的是,对于画画的痴迷,给了付老师“多元文化教育”的视角。“现在整个语言教学太工具化了。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跨文化交际,是辅助儿童的全球化适应,应当从文化的角度来反思教育。”如今付老师正应邀参与澳大利亚本土的一项基于跨文化交流的语言获得研究项目(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Based Language Aquisition),为澳大利亚学习中文的孩子和中国学习英文的孩子设计同步网络课程和教学资源。
付老师很感激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她现在所任职的多元文化中心和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给了她更多的国际化学习机会和教研空间,而她也兴趣盎然地接下了硕士生的艺术教育专业课和本科生的书法与简笔画专业课。
在一般人看来,语言课程和艺术课程,是两张皮、两个领域、两个世界;但在付老师眼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切入点,就是研究“人”,研究人类如何使用符号系统表征我们所认知的世界,如何通过符号交流、沟通分享我们所共有的情感。教育即是帮助个体成就与世界的融入。艺术和语言,在描述世界、表达观念方面完全不矛盾。
在爱好与工作的天平两边,付老师甘之如饴。
5
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评好课、上好课”!
“再高深的理论,如果不以课例形式呈现,对老师们而言就不够实用。”付老师所说的一切几乎全部围绕着“课堂”展开,她最关心的话题,永远都是如何评好课、上好课!
关于“评好课”,付老师有“绝招”!如本文开头所描述的场景,付老师的“课中过程式的讲解”,其实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她特别想去做的一种全新的尝试——课例的分段式深度解构,而且要做就做精、做细。
通常看课评课,都是40分钟的完整课例呈现,之后点评。付老师认为,在这个过程中,看课老师们看不到师生实时反馈,对细节设计理解程度大不一样。“我觉得不如把它以视频形式制作出来,配上插入的分段脚本,说明每一个教学步骤目的是什么,介入什么样的工具和材料,评述教师的组织策略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必要的时候补充教学活动设计的原理性知识文字脚本结合画面,教学理论结合实践,一目了然!”
而关于“上好课”,付老师希望老师们都做“有心人”,在方方面面都先武装自己、方能造福学生——
比如,在活动设计环节,她希望团队的老师不一味追求表象的“热闹”,而要关注孩子情绪的卷入、认知的方法和思维的深度。与此起彼伏地朗读、嘶吼式的指令相比,“我们更提倡教师用正常的、优雅的、真实的交流组织教学、管理课堂。这才是如何使用语言交流的言传与身教”。
又如,语言学习培养儿童思维技能,她认为教师应当对此有体系性的认知。比如如今热议的思维导图的教学运用,付老师认为“思维导图是对言语逻辑的图式化展示。老师们必须具备梳理文本逻辑的能力。小学课本常见的故事线索和逻辑,可以从时间的维度、空间的变化、事件本身的因果关系,甚至可以通过人物关系的发展变化来讨论逻辑结构。”
再比如,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学习一些课堂辅助技术,包括教具制作和应用。教室的环境创设,如节日的装扮、学生作业的展示、课堂中简笔画的运用等等,以适应学生多元化认知风格的学习需求。
……
采访手记
那个爱用长句子、出口成章、滴水不漏的付老师,就像一个魔法师,将那么多理论、学科、文本揉碎了,重构出全新的英语课堂。那个爱画画、爱生活、气质不凡的付老师,更像一个艺术家,思考教育的终极意义,创造着英语课堂之“美”。
短短几个小时的沟通,“明师说”栏目记者已经完全变身付老师的“小迷妹”,称她是“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然而,更让记者着迷的,是那一份对教育的执着。“那股子热情,隔着电话都能感受得到”!
*本文关于英语教学观点系付春敏老师访谈录音整理,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明师说栏目